欢迎光临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阅知课堂】古人生活冷知识:饮食与装扮(留言有礼第116期)

点赞数:3 阅读次数:30 信息作者: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04-27
[字体:  ]

历史是对人类过去活动的记录,日常接触到的历史,大多是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事迹为主,很少涉及古人的日常生活。本期阅知课堂,让我们通过有趣的话题打开通向古人日常生活的大门。文末还有知识问答,参与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奖品~

一、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炒菜?

炒菜是中国烹饪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中国,人们什么时候开始吃上炒菜的呢?目前我们仍然无法确定炒菜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时间。不过关于炒菜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炒鸡蛋和炒鸭肉的做法。“炒鸡子法: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这里面记载的炒鸡蛋的流程与我们今天的做法几乎完全一致。

关于炒鸭肉的做法也是如此,“鸭煎法:用新成子鸭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烂治,却腥翠五藏,又净洗,细锉如笼肉。细切葱白,下盐、豉汁,炒令极熟。下椒姜末,食之。”

在我国,宋代炒菜大量出现,对炒菜的风味、质地要求更高。如《吴氏中馈录》肉生法:“用精肉切细薄片子,酱油洗净,入火烧红锅,爆炒,去血水,微白即好……”和现代炒肉片已基本相同。元、明、清之时,炒菜技法更加精进,名品以数百计,风味多样。

二、宋朝人会用哪些餐具?

1.主要餐具

宋朝人日常所用的餐具主要有食具和酒具两大类,食具主要有碗、盘、钵、筷子等,酒具主要有杯、盏、注碗、注子等。

碗、盘和筷子是宋人餐桌上的主要餐具,钵是一种比碗大一些的餐具,主要用来盛汤。杯和盏都是重要的饮酒用具,注碗和注子是成套的酒具,相当于现代的温酒套装,注子用来盛酒,注碗则用来放温水温酒。

2.特殊餐具

除了这些基础餐具外,宋朝高端的酒楼还会配备一些特殊的餐具,比如箸瓶、止箸和渣斗。

箸瓶和现在的筷子筒很像,是用来盛装筷子的容器。在宴请宾客时,每一个桌子上都会摆放箸瓶,等客人入席落座后,会有专人帮宾客把筷子从箸瓶中取出来。

止箸与现在的“筷枕”颇为相似,主要是为了防止筷子沾到餐桌上的脏物而配置的。当客人想要放下筷子聊聊天或休息一下时,便可将筷子放在止箸上。

渣斗算得上是古人优雅用餐的重要餐具。这是像一个喇叭一样的瓷罐,敞口很大,方便人们向里面投放杂物。把一些饭菜残渣和鱼刺鱼骨直接吐在地上或餐桌上不雅观,古人便准备了渣斗来盛放这些食物残渣。

三、古人会喝奶茶吗?

其实早在我国元朝时,奶茶这种特色饮料便已经出现。元代学者忽思慧在其著作《饮膳正要》中,在描述一种名为“炒茶”的饮料时写道“用铁锅烧赤,以马思哥油、牛奶子、茶芽同炒而成。”这里的“马思哥油”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黄油颇为相似。如此看来,元朝人所喝的“炒茶”是一种加入了茶叶、牛奶和黄油炒制而成的奶茶。元朝统治者是来自北方草原的蒙古族,他们的日常饮食以奶酪和肉类为主。他们会制作各种奶制品。在饮茶时也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对茶进行改造,添加一些牛奶或是其他调味品,这样便形成了元朝独有的奶茶。

四、古人的发型有哪些?

在古代,儿童的发型可以说是最多变,也是最不受拘束的。在十五岁之前,明朝儿童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剃各种各样的发型。大多数男孩都会束发两结,其形制相当于现代的两个丸子头,古人称其为“总角”;有的会在头顶留一处发髻,脑后散发或扎辫,取“独占鳌头”之意;有的会在脑袋两旁留刘海,而在头顶留一处冲天辫,取“一飞冲天”之意。等到男孩成年行冠礼时,则要把头发束为发髻,再用网巾固定。“网巾”类似一个软的网兜,是男子成年行冠礼的必备物件。

男子靠网巾来束发,女子做妆发靠的是什么呢?明朝女子年幼时与男子相同,也有多种可以选择的发型。但是等女孩成年,行及笄礼时,便需要将头发盘起来束成发髻。比如在明初,“牡丹头”因为典雅庄重,曾盛行一时。明穆宗时期,女子的发髻不再过分追求高度,而向圆扁方向发展。“挑心髻”是这一时期较为流行的发髻。女子需要将头发梳成扁圆形状,并在发髻的顶部用宝石制成的花朵进行装饰。 

 

【留言有礼 知识问答】

1.炒菜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哪本著作中?

2.箸瓶、止箸和渣斗这三样物品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3.在明朝时期,男孩子儿童阶段有哪些常见的发型?

 

【留言时间】2025年4月28日—4月30日

请关注“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阅读相关推文并在留言区回复以上问题的答案,我们将抽取5位回答正确的读者,送出定制文创产品一份。

编辑:范娟

复审:郭明才

终审:郑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