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让孩子们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点赞数:131 阅读次数:10233 发布时间:2007-09-29
[字体:  ]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儿童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从小生长在蜜罐里,接受的完全是父母、长辈、亲朋好友的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挫折。连上学、放学的书包、行李都是由“六亲”包办收拾,往返的路途都是高级轿车接送。因此,这些在爱河中泡大的“小皇帝”普遍出现生活无规律、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丢三落四、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意志薄弱、孤僻胆小、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加之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和一些宣传媒体的渗透都给青少年儿童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贪图享受、盲目追求、自以为是等。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情况,结合本校实际,针对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为使学生能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及个人卫生意识,我校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全寄宿的条件优势,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与自理能力入手,把行为习惯渗透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尝试通过课内与课外、教学区与生活区等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一、研究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
    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
    培养习惯的方法要科学,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
    1.父母和教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身作则。
   父母、教师、生活指导老师和校医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
   (2)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办事情,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4)多接近自然和社会。
    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活教师。
    2.家长培养学生规则习惯的方法:
   (1)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
    家长的形象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公共卫生,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2)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父母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3)家长自己要提高认识,对孩子要加强引导。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卫生习惯的重要环节。家长对孩子培养卫生习惯的同时,首先要自己提高认识。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讲及有关卫生的知识,让孩子了解讲卫生的好处。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意识,家长可配以《少儿卫生读物》的讲解,引导孩子学习卫生知识,从而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
    (4)教给孩子讲卫生的方法和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卫生意识,但仍会时常出现不讲卫生的行为。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讲卫生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